原標題:糧食產量穩定在380萬噸!寧夏今年“三農”工作這樣干
鄉村興國家興,百姓富國家富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,穩住農業基本盤、守好“三農”基礎是應變局、開新局的“壓艙石”。
在過去的一年里,我區農業發展保持良好勢頭,為“十三五”畫上圓滿句號。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356.2億元,增長3.2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.3個百分點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889元,增長8%,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.1個百分點,增速位居全國第八位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,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。我區力爭到2025年,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穩定,葡萄酒、奶產業、肉牛和灘羊、綠色食品產業較快發展,特色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90%以上,全區農業增加值達到413億元,年均增長3%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407元,年均增長8%以上。
“2021年是實施‘十四五’規劃的第一年,農業農村工作要育先機、開新局、起好步,關鍵在于狠抓落實、務實苦干。”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說,抓好“三農”工作,要緊緊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“這個中心”,切實解決好種子、耕地“兩個要害”問題,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產業、生產、經營“三大體系”,認真實施農業結構優化調整、農業綠色發展、農業社會化綜合服務、鄉村建設、農村深化改革、鄉村治理“六項行動”,全面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,努力建成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,走出一條具有寧夏特色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。
重點圍繞今年糧食產量穩定在380萬噸,農業增加值增長3%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%以上的目標任務。按照自治區下達各地糧食面積、產量指標,一季接著一季抓落實,確保每個縣區的糧食播種面積、糧食產量只增不減,播種面積穩定在1019萬畝。調整優化種養結構,培育引進龍頭企業,提升品牌帶動力,做優做強葡萄酒、奶產業、肉牛和灘羊、綠色食品產業。實施種業提升工程,加快良種繁育基地建設,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和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。
聚焦底盤技術、關鍵裝備,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促進產學研、育繁推融合發展。堅持質量興農、綠色興農,扎實推進產地環境治理,著力增加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,保障人民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,以示范縣、示范鄉、示范村創建為引領,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高質量發展。圍繞建設善治鄉村,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。圍繞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,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,著力激發農業農村動力活力。(寧夏日報記者 張瑛 文/圖)